哆口、 哆咴、 哆哆、 哆哆和和、 哆哩哆嗦、 哆唆、 哆啰、 哆啰呢、 哆啰嗹、 哆啰绒、 哆喱哆嗦、 哆嗦、 哆大、 哆弄、 哆暴、 哆然、 哆罗呢、 哆豁
哆哆和和、 哆哩哆嗦、 哆喱哆嗦、 打哆嗦、 瞪目哆口、 颤儿哆嗦
侈哆、 吺哆、 哆哆、 唠哆、 啰哆、 披哆、 朵哆、 目瞠口哆、 邪哆
哆拼音 duō 哆部首 口 哆笔画 9 注音 ㄉㄨㄛ 繁体字 哆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会意 笔顺 竖折横撇折捺撇折捺 哆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哆五笔86:KQQY 哆五笔98:KQQY 五行:火 UniCode:U+54C6 四角号码:67027 仓颉:RNIN GBK编码:B6DF 规范汉字:1511 哆的解释● 哆
duō ㄉㄨㄛˉ
◎ 〔哆嗦〕发抖,战栗,如“冷得打哆哆”(“嗦”读轻声)。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哆 duō
<象>
形容敲击声 [tattoo]
张姑娘含着笑,皱着眉,把两只小脚儿点的脚踏儿哆哆的乱响。——《儿女英雄传》
词性变化
◎ 哆 duō
〈词性:动〉
(1) 战栗 [tremble]。如:哆唆(哆哩哆嗦。颤动;发抖);哆弄(方言:翻弄;摆弄)
(2) 哆哆(喋喋。说话没完没了) [chatter]
[①][chǐ]
[《廣韻》尺氏切,上紙,昌。]
[《廣韻》昌者切,上馬,昌。]
[《廣韻》敕加切,平麻,徹。]
[《廣韻》陟駕切,去禡,知。]
[《廣韻》丁可切,上哿,端。]
(1)谓张口。
(2)谓扩大。
(3)分散。
(4)放荡;放佚。
[②][duō]
(1)象声词。形容敲击声。
(2)方言。噘起,翘起。
(3)见“哆2哆”。
(4)见“哆2嗦”。
音韵参考
[广 韵]:敕加切,下平9麻,chā,假開二平麻徹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·上声四纸·上声二十哿·上声二十一马·去声四寘
[国 语]:duō,chǐ
[粤 语]:ce2ci2do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